树脂3D打印后处理与上色用到了哪些工艺

发布者:小杨 2025-08-19 浏览量:24

树脂3D打印以其高精度特性著称,当前多数树脂打印机可实现近乎无层纹的表面效果,这使其成为上色处理的理想基材。相较于FDM打印,树脂部件无需大量后期处理即可达到同等或更优的表面质量。

1. 后期处理流程

支撑结构移除与固化

在上色前,需确保所有支撑结构已拆除且模型完成充分固化。建议在固化前移除支撑,此阶段操作更便捷,同时可减少后续打磨工作量。处理未固化树脂时,务必佩戴防护手套。

支撑残留处理

固化后检查模型表面是否存在支撑残留。使用锉刀或砂纸对明显凸起进行打磨,建议从220/400目砂纸开始,逐步细化至更高目数。打磨塑料时需佩戴防护面罩。

孔洞填补与平整

若模型存在孔洞、凹痕或缺口,可采用补土膏或双组分粘合剂进行填补。填补后需静置约1小时待其干燥,再进行打磨平整。操作时需确保环境通风,因部分填充材料可能释放刺激性气味。

完成支撑移除、瑕疵填补及打磨后,即可进入下一阶段。

2. 底漆处理

底漆是树脂模型上色的关键步骤,其作用包括:形成均匀涂层以增强油漆附着力,消除因材料差异导致的粘合问题(如水性漆与特定树脂的兼容性),并防止皮肤油脂引发的漆面崩裂或起泡。

喷涂设备与操作规范

使用喷漆或气枪时,务必佩戴防护面罩以避免吸入漆雾,且仅可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。

底漆涂覆方法

小型模型或微缩件可采用刷涂底漆,若手头有喷雾型底漆亦可使用;大型部件则需通过喷涂实现均匀覆盖。涂层厚度需控制适中,避免过厚导致流挂,建议以薄层多次覆盖为原则。与FDM打印不同,树脂模型无需使用填充底漆隐藏层纹。

底漆颜色选择

底漆颜色通常不影响最终效果,但遵循以下原则可优化呈现:浅色物体使用浅色底漆,深色物体使用深色底漆;若计划涂覆金属漆,建议选用深色底漆以提升金属光泽的表现力。

底漆需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后续步骤。

3. 喷涂与细节处理

油漆类型选择

推荐使用丙烯酸漆或模型专用漆,因其对塑料基材附着力强,且具备耐磨、抗划伤特性,尤其适合Cosplay道具等需频繁接触的部件。此类油漆需薄层多次涂覆以达到最佳覆盖率。搪瓷漆或油性漆亦可使用,但需注意干燥时间与兼容性。不建议选用水性漆,因其需多层涂覆且综合性能较弱。

主色喷涂

确定油漆类型后,优先为模型喷涂主色。喷漆可实现高效均匀覆盖,刷涂亦可完成但需注意笔触控制。

底层涂料(可选)

若需避免底漆透色,可在主色前增加一层与主色同色的底层涂料,确保颜色均匀性。

细节着色

底漆干燥后,使用小号画笔处理模型细节。建议每把画笔专用单一颜色,避免交叉污染。

大型模型分色处理

对需分色的大型模型,可在喷涂其他颜色前用遮蔽胶带覆盖保留区域。每层颜色需充分干燥后再粘贴胶带,且新颜色干燥后需彻底冷却再移除胶带,防止边缘翘起。

4. 表面密封

表面密封(透明涂层)虽为可选步骤,但可显著提升模型耐久性,保护漆面免受划伤与磨损,同时优化最终视觉效果。

密封剂类型选择

根据需求选用不同光泽的密封剂:高光密封剂赋予模型闪亮表面;哑光密封剂消除光泽,统一表面质感;缎面密封剂则呈现柔和光泽,介于前两者之间。亦可混合使用不同密封剂(如模型主体为哑光,局部火焰效果为高光)。

密封剂涂覆规范

均匀喷涂或刷涂密封剂,干燥期间避免触碰模型表面,防止指纹或灰尘影响漆面效果。

完成上述步骤后,模型即进入最终干燥阶段。通常1-2小时可完成基本固化,此时可轻柔处理模型并展示成品。

综上,树脂3D打印的后处理与上色工艺通过系统化操作,可实现从粗糙打印件到高精度彩色模型的完整转化,为个性化定制与小批量生产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

评论(0条)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