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DM3D打印材料PLA与ABS的特性和工艺有什么区别

发布者:小杨 2025-08-15 浏览量:57

    在FDM3D打印领域,聚乳酸(PLA)与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(ABS)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热塑性线材。尽管二者同属热塑性塑料且外观相近,但在材料性能、打印适配性及成本效益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本文将从极限拉伸强度、冲击韧性、耐久性、耐温性、吸湿性及可回收性等维度展开对比分析。

    材料特性对比

    1.极限拉伸强度(UTS)

    极限拉伸强度(UTS)是衡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的关键指标,通常通过拉力试验机对标准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断裂来测定。

    在相同打印参数下,PLA的UTS数值高于ABS。但需注意,PLA的密度(约1.25g/cm³)较ABS(约1.04g/cm³)高出约20%,导致二者的UTS-重量比接近,PLA仍略占优势。

    层间粘合质量对最终拉伸强度影响显著。ABS对层间粘合缺陷的敏感性高于PLA:若打印参数不当(如流量不足或环境温度过低),ABS的层间结合力会下降,尤其在跨层载荷下强度衰减明显。但在封闭式打印机的高温环境中,ABS可实现优异层间结合,该问题得以解决。

    2.冲击韧性

    冲击韧性反映材料抵抗瞬间冲击载荷的能力,常见测试方法包括Izod冲击试验和Charpy缺口冲击试验。ABS在此项性能上优势显著,其高冲击韧性在低成本聚合物中尤为突出;而PLA因硬度较高,表现出更明显的脆性特征。

    3.耐久性

    抗紫外线性能:ABS的耐紫外线能力优于PLA,但二者在长期紫外线照射下均会发生降解。若需更高耐候性,可选择丙烯腈-苯乙烯-丙烯酸酯(ASA)作为替代方案。ASA在保留ABS机械性能与耐温性的同时,显著提升抗紫外线与耐老化能力,但成本较高。

    耐化学性:PLA对酸、醇等化学物质的耐受性较弱,易发生降解。PrusaResearch的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,ABS在多数化学环境中的耐受性评级优于PLA。

    耐温性:ABS的耐高温性能显著优于PLA。根据ISO75标准,ABS的热变形温度(0.45MPa载荷下)可达约100°C,而PLA仅约60°C。需强调的是,热变形温度并非安全使用温度上限:ABS部件在70°C以上持续暴露时仍可能发生蠕变,PLA部件在35°C以上即可能出现性能衰减,因此二者均不适用于高应力功能件。

    4.吸湿性

    PLA与ABS均具有较强吸湿性,易吸收环境水分导致打印缺陷(如拉丝、气泡、层间结合不良)。ABS的吸湿倾向通常高于PLA。建议将材料存放于干燥环境,并在打印前进行预热干燥处理(PLA约55°C,ABS约75°C)。

    打印工艺与成本差异

    ABS因熔点较高(约230-260°C),需配合加热打印床(80-130°C)与封闭式打印环境,以防止翘曲变形并控制有害颗粒排放。PLA打印温度较低(约180-220°C),对设备要求更简单,但需注意其耐热性差,不适合高温场景。

    经济性方面,PLA因原料成本低且加工能耗少,单位打印成本通常低于ABS。然而,ABS在需要高韧性或耐化学性的工业应用中仍具不可替代性。

    综上,PLA与ABS在FDM3D打印中各有优势:PLA以易用性、低成本与适中的力学性能适用于快速原型与低应力场景;ABS则凭借高韧性、耐化学性与耐温性,成为功能件与工业部件的首选材料。二者共同构建了FDM技术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基础。

评论(0条)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