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制造的个性化假体促进眼窝发育医学突破
小眼畸形与无眼畸形是两类先天性发育异常,前者导致眼球严重发育不全,后者则造成单侧或双侧完全失明。除视力缺陷外,这两种疾病还会引发面部畸形——由于缺乏全尺寸眼球的支撑,眼窝无法完成正常生长发育,进而导致眼周区域扩张异常,最终影响整体面部结构。针对此类病症,临床常规治疗手段是为患者植入眼部假体,其形态可分为仿生球形或适配未发育眼球的杯形结构。
然而,传统假体制备面临显著挑战,尤其是针对婴幼儿群体。眼科医生需通过目测评估眼窝尺寸,基于经验制作初始假体,再经反复调整以达到适配。这一过程耗时较长,而快速成长的婴儿却不容等待:若眼窝缺乏物理支撑,颅骨相应区域将逐渐内陷。因此,亟需一种可快速部署的解决方案,如3D打印假体。
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近期开展了一项创新研究,为五名患儿植入3D打印定制假体,以促进眼窝的自然生长与形态塑造。研究团队通过MRI扫描精准评估眼球畸形程度及眼窝尺寸,并创新性地将医用软凝胶注入眼窝,创建个性化解剖模具。
基于扫描数据与自然眼球发育的生理学数据,研究人员构建了未来十年的眼球生长预测模型。结合该模型与实时扫描结果,团队为每位患儿定制了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的系列化3D打印假体。这些假体采用医用级不透光塑料制成,虽不具备仿生外观,但可无创植入且操作简便——经培训后,家长即可完成假体的日常更换。待患儿成长至合适年龄,可进一步替换为更具美观性的假体,而早期3D打印假体的核心作用在于保障面部正常发育。
经约一年的临床干预,患儿眼窝容积平均增长一倍,面部畸形改善效果显著。目前该研究仍在进行中,持续验证长期疗效。尽管3D打印技术无法恢复患儿视力,但通过及时支撑眼窝发育,可有效避免疾病引发的继发性面部畸形,为患儿带来更积极的成长预后。